质量认证改革与创新的方向
发布日期:2019-05-31 作者: 点击:
改革开放40年来,质量认证活动在市场经济中的作用逐步显现,尤其是在我国加入WTO后,在国际贸易规则下,质量认证的市场关注度越来越高。质量认证行业如何在新形势下适应改革的要求,唯有紧跟改革的步伐,利用创新的手段,加速认证制度和认证技术的协同改革与创新,才能赢得认证行业未来发展的胜利。
质量认证的由来
质量认证兴起于20世纪70年代初期,在贸易发展的背景下,质量认证为提升产品质量和造成技术贸易措施的双重作用逐步显现。当时,众多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纷纷建立了本国的质量认证制度,但由于质量认证刚刚兴起,许多概念及方法并没有达成多数国家的共识。1974年版《标准化的目的和原理》一书中曾写到“认证的整个概念目前似乎产生了激烈的争论和不调和的观点。”为了统一观点,减少国际间贸易壁垒,国际标准化组织认证委员会经过多年努力在1979年出版了《认证的原则与实践》一书,一是介绍了在认证研究方面国际社会上已经形成的共识,二是重点阐述了被ISO和IEC所采纳的第五种认证制度。
改革与创新的方向
质量认证已经适应了市场经济的发展需求,成为了市场经济的“信用证”,企业质量管理的“体检证”和产品走向国际市场的“通行证”。在今年的多次国务院常务会议上,李克强总理多次谈到继续压减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并简化审批,对取消许可的一些涉及公众健康和安全、环境保护等的产品,可转为强制性认证,列出正面清单并向社会公示,强制性认证费用原则上由财政负担。
完善金融体系、发展服务业是高质量增长的桥梁。我国金融市场还有很大空间丰富金融投资产品,规范金融市场行为,疏通投资者和需要集资的优良企业之间的融资渠道,让金融市场充分发挥其金融媒介作用。实现可持续、高质量发展需要一个国家坚持不懈的长期努力和务实奋斗。我国作为发展中的经济大国,更需了解国际经济特点,把握发展趋势。天时人事日相催,冬至阳生春又来。世界经济风起云涌,挑战中孕育着巨大的发展机会。